史威登堡神学著作
9846.“要用刻石头者的手工,仿佛刻印章,按着以色列人的名字,刻这两块石头”表被爱之良善按其适当次序排列在记忆中的真理,也就是被一个已经重生之人的理解力所领悟,然后被他的意愿有序排列的真理所取的天堂模式。这从“刻石头者的手工”、“刻印章”、“刻石头”和“按着以色列人的名字”的含义清楚可知。“刻石头者的手工”是指爱之良善,因而是指已重生之人心智的意愿部分,这意愿部分由爱之良善构成,因为一个已重生之人的意愿部分是爱之良善的接受者,他的理解力部分则是信之真理的接受者。“刻印章”是指一切真理所拥有的天堂模式,就是存在于一个已经重生之人的理解中的那种,因为信之真理在那里被排列成天堂的模式;因此,一个已经重生的人就是一个小的天堂形像,参看9279节所提到的地方;一个已经重生之人心智的理解力部分对应于天上的属灵国度,而他的意愿部分则对应于那里的属天国度(9835节);由此明显可知何为与一个人同在的真理的天堂模式。“刻石头”是指铭刻在记忆中(9842节),在此是指将这样一种模式铭刻在那里的真理上。“按着以色列人的名字”是指在其适当次序中的良善和真理的全部性质,如前所述(9842-9845节)。
“刻石头者”之所以表示爱之良善,或一个已经重生之人的意愿,是因为在一个人重生期间,爱之良善在他里面作工,将与他同在的真理排列成序;后来,当他已经重生时,这良善便将它们保持在自己的适当次序中。事实上,真理是照着良善的整个样式而被造的,并对它的一切要求,因而对爱的一切要求作出回应,因为良善是爱的一个属性。事实的确如此,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明显看出来:一个人会承认他所爱的事物为真理,并以这种方式照着他的爱而理解并承认真理。正因如此,真理构成良善的形式。由此可知,主如何通过信之真理,也就是通过信引导人;即:祂通过他里面的爱之良善引导他;还进一步知道主如何也间接通过天堂掌管一个人。因为一个重生之人就是一个小的天堂形像,如前所述;主因掌管天堂,故也同时掌管像这样的一个人。
40.有些灵人从天堂被告知,水星灵曾被应许他们会看到主。于是,我周围的灵人就问他们,他们是否记得这应许。他们说,他们的确回想起来了,但他们不知道这应许是不是以不容置疑的方式作出的。就在他们彼此议论这一点的时候,天堂的太阳向他们显现了。只有那些至内在或第三层天堂的人才能看到天堂的太阳,也就是主;其他人只能看到由此而来的光。一看到这太阳,他们说,这不是主神,因为他们没有看见祂的脸。与此同时,灵人继续彼此交谈,但我没有听见他们说的话。这时,太阳忽然又出现了,主就在它中间,被太阳的光环围绕。一看到这一幕,水星灵深深谦卑下来,并沉了下去。这时,主也从那太阳向这个星球的灵人显现,这些灵人为人时,曾在世上看到过祂。他们所有人,一个接一个,因而许多人依次承认,这是主自己;他们当着所有会众的面承认这一点。然后,主还从那太阳出来,向木星灵显现;他们大声宣称,这是主自己;当宇宙之神向他们显现时,他们曾在自己的星球看见过祂。主是天堂的太阳,是那里一切光的源头(AC 1053, 3636, 4060)。主向那些在其属天国度的人如此显现,在那里,对主的爱居于主导地位(AC 1521, 1529-1531, 1837, 4696)。祂出现在右眼层面上方的中等高度处(AC 4321, 7078)。因此,在圣言中,“太阳”表示神性之爱方面的主(AC 2495, 4060, 7083)。灵人和天使看不见尘世太阳,取而代之的是一团黑暗,这黑暗不是在前面,而是在后面,与天堂太阳,也就是主相对立(AC 9755)。
8093.“神却不领他们从非利士人之地的路走”表神性确保他们不可转向并非源于良善的信之真理。这从“神不领他们从路走”的含义和“非利士人”的代表清楚可知:“神不领他们从路走”是指神性确保他们不可转向,因为当由神来“领”时,“领”表示天命,“路”表示真理(参看627, 2333节),在此是指转向真理;“非利士人”是指那些拥有关于信之认知的记忆知识,却没有过仁爱生活的人(1197, 1198, 3412, 3413节),因而是指那些拥有并非源于良善的信之真理的人。“非利士人”和“非利士人之地”具有这种含义,这一点从圣言中提到它们的经文,尤其从耶利米书(47章)描述它们的地方,以及约珥书(3:5, 6)明显看出来,同样从描述以色列人和非利士人之间的战争,以及他们被非利士人征服,然后非利士人又被以色列人征服的圣言历史明显看出来。在这些地方,“非利士人”代表那些陷入分离之信的人,也就是说,对这些人来说,最重要的是关于信之认知的记忆知识,而不是照之的生活;因此,“非利士人”代表那些教导并相信唯信得救的人。
关于唯信或分离之信的观点并不是新的,或是唯独属于这个时代的某种东西。它早就存在于古代教会中,并随着生活的邪恶而变得愈发强大。在圣言中,经上也在各个地方描述了它,不过是通过名字来描述的:首先通过“该隐”,因为他杀了他兄弟亚伯(参看337, 340, 1179节);就这个故事的内在代表意义而言,“该隐”是指这种信,而“亚伯”是指仁。这信也通过被父亲诅咒时的“含”来描述(1062, 1063节);后来通过“流便”来描述,因为他上了他父亲的床榻(3870, 4601节);又通过“西缅和利未”来描述,因为他们杀了哈抹和示剑人,因此被他们的父亲诅咒(3870, 6352节)。这信也通过“埃及人”和他们的长子被杀(参看7766, 7778节),以及埃及人淹死在红海中来描述。这信还通过“非利士人”来描述(3412, 3413节),同样通过先知书各处的“推罗和西顿”来描述,在那里,“非利士人”表示关于信之认知的记忆知识,“推罗和西顿”表示这些认知本身,无论内层的还是外层的。最后,这信由三次否认主时的“彼得”来代表(6000, 6073e节)。不过,可参看前面关于这信的说明(36, 379, 389, 916, 1017, 1076, 1077, 1162, 1176, 1798, 1799, 1834, 1844, 2049, 2116, 2228, 2231, 2261, 2343, 2349, 2364, 2383, 2385, 2401, 2435, 2982, 3146, 3242, 3325, 3412, 3413, 3416, 3427, 3773, 4663, 4672, 4673, 4683, 4721, 4730, 4766, 4783, 4925, 5351, 5820, 5826, 6269, 6272, 6273, 6348, 6353, 7039, 7097, 7127, 7317, 7502, 7545, 7623-7627, 7724, 7779, 7790, 7950节)。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